这一时期,许多贵族官僚舍宅为寺,造成一些寺院没有佛塔的现象。贵族住宅是由若干大型厅堂和庭院回廊组成,一般以前厅作为佛殿供养佛像,以后堂作为讲堂。由于融合了府邸和民居的建筑形式,故而佛寺多有楼阁苑囿,环境幽雅宜人。
在寺院里建造佛塔源于印度,塔即“stupa”,音译为“窣屠波”。它的原形呈半球体,由台座、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组成,是一种实心建筑。佛塔的作用是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塔式建筑传入中国以后,很快便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相结合,成为中国特有的楼阁式塔。大型的塔都是空心的,可以登高远眺。原来的“窣屠波”被缩小,置于塔顶,称作“刹”,在宗教意义之外还起装饰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另一种是密檐式砖塔。其中又以前者为主流,唐以后在其基础上还发展为楼阁式的砖石塔。永宁寺塔是当时最大的楼阁式佛塔,共9层,“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53]。塔顶的刹上有金宝瓶,瓶下置承露金盘30重,四周悬挂金铎,塔的每层外檐也都悬有金铎,上下共120个,“至于高风永夜,金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54]。永宁寺塔平面为方形,每面开3门6窗。整座塔造作精巧,“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时人赞叹“不可思议”[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