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支亮,汉末三国时代僧人。为支娄迦谶的弟子,支谦的老师。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等,均不详。
[24]详见《出三藏记集·慧远传》。
[25]今仅存三十部。
[26]玄奘大师(602—664),唐代河南人,贞观元年自长安出发至中印度那烂陀寺求法,在印度从戒贤学唯识,曾师事胜军,又学显扬、婆沙、俱舍、顺正理、对法、因明、声明、集量、中、百等论。回国后,奉敕译经,译出的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异部宗轮论》、《解深密经》、《显扬论》、《因明入正理论》、《阿毗达磨杂集论》等。为法相宗之祖。
[27]窥基(632—682),先祖为中亚人,十七岁出家,奉敕为玄奘弟子,二十五岁参与译经,与玄奘大师合译《成唯识论》。由玄奘主译的《辩中边论》、《辩中边论颂》、《二十唯识论》、《异部宗轮论》、《阿毗达磨界身足论》,皆由师笔受,另除《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外,皆作述记。又撰有《瑜伽师地论略纂》、《大乘法苑义林章》、《对法论疏》等,后世有“百疏论主”的美称。师长年住慈恩寺,以承继发扬玄奘所弘唯识之学,故后世又称唯识(法相)宗为“慈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