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犹如那色彩斑斓而却又变幻无穷的万花筒,这无疑让苦心去探索它奥秘的人们感到不着边际,更是深不可测,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所有的事情都有着它难以揣摩的结果,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并称为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初期、中期和后期最富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为何没有好下场,吴起商鞅死于非命,便是显例。虽然张居正并不是死于非命,但待到死后,先前对他推崇备至且又言听计从的明神宗却又扬言要对他“断棺戮尸”,让家属代他受过,张家遭受了抄家充军的严惩,令同时代的人以及后来的读史者感慨欷歔不已,陷入深深的思索。
任何的变法都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有人赞成,也会有人站出来反对,并往往由此导致了激烈的政治权力的碰撞。中国是一个具有着几千年封建集权传统的国家,至高无上的皇权历来就被视为是天授的,是其他国家权力的源泉。所以,变法必须取得皇权的支持。而在这种意义上说,变法就是围绕着皇权而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之间的角逐和权力的再分配。这次改革尝试是中国在近代化门槛前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明王朝的覆灭,却并没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次变法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作为一代改革家张居正的人生的悲剧和人性的悲剧,无疑都具有典型的意义。“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黄仁宇先生的这一段话,我们不妨可看做对晚明历史的本质和末世走向的描写的一个绝妙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