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影片从工作和生命两种纠缠不清的命题获得罪与罚式的戏剧张力,社会对死刑的态度是分裂的,民众为吊死纳粹欢呼,转眼因为亲手给弱女子送行朝皮尔庞特出行的车子窗户上吐口水,皮尔庞特整个人也属于分裂,绞死对他而言除了糊口的工具没有道德形式上的意义,他热爱家庭、朋友,但工作中他只是被异化了的工具,没有欢笑没有歌声. 皮尔庞特有两次转变:第一次在电影院震惊于犹太人大屠杀的疯狂,意识到死刑并非罪有应得,仅出于荒谬而残忍的理由,后面给战犯套头绳时黑鸟尸体、环拍邢台的空镜配合华美的交响乐,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感,第二次是亲手绞杀一个温和腼腆的朋友,狱中朋友动听的歌声令皮尔庞特的内心震颤了,他果决的动作变得沉重,就像朋友放浪的女友被赶出酒吧前指. 奚仲文执导,岸西编剧,两人在2000年合作过一部《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个人还挺喜欢的,没想到98年还有一部,主演都有郭富城和陈慧琳. 奚仲文是有名的服装造型设计师,人缘甚好,在这部戏里就看到张国荣,张学友,曾志伟,袁咏仪..等人的客串,连电台那把声音都是林晓峰配的,甚为惊喜. 岸西的文艺风格在香港爱情类的商业片中独树一帜,台词有灵性,给人感觉好. 这部作品分了四幕戏去讲,前三幕都看的特别舒服,(王家卫看得多,你也想看看这类清新简洁点的香港爱情戏,尤其演员又选的挺好)但是第四幕就突兀了,显然是故事讲不下去才会有这种变奏,虽然内容仍旧承接,也能起到收尾点题的功能,但是风格完全脱轨. 关于小步舞曲,前几天在楼下大堂经常听到,但我下意识会跟着哼林子祥的《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现在两首都出现了,前者还是主题曲,想来这也是我和电影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