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妖怪
花妖或者花仙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诸多的古代话本小说中出现过花妖或花仙,比如《聊斋》里有一则《香玉》说的便是黄姓书生与牡丹花妖的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花有灵性,同其他生物一样可以修炼为妖,说是百年成精,千年成仙,她们一般美丽而善良,不像那些由动物修炼成的妖会害人吃人,她们一般性情温良,爱慕积极向上的书生,因此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留下了许多缠绵悱恻的绝唱。
在古诗词中,也留下了很多关于花妖的倩影,如张炎的《华胥引》:“柳迷归院,欲远花妖未得。谁写一枝淡雅,傍沈香亭北。说与莺莺,怕人错认秋色。”又如唐寅的《花月吟》:“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气芬芳月正饶;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
本篇故事的原型来自《太平广记》,特摘录原文如下:
兖州徂徕山寺曰光化,客有习儒业者,坚志栖焉。夏日凉天,因阅壁画于廊序。忽逢白衣美女,年十五六,姿貌绝异。客询其来,笑而应曰:“家在山前。”客心知山前无是子,亦未疑妖。但心以殊尤,贪其观视。且挑且悦,因诱致于室。交欢结义,情款甚密。白衣曰:“幸不以村野见鄙,誓当永奉恩顾。然今晚须去,复来则可以不别矣。”客因留连,百端遍尽,而终不可。素宝白玉指环,因以遗之曰:“幸视此,可以速还。”因送行。白衣曰:“恐家人接迎,愿且回去。”客即上寺门楼,隐身目送。白衣行计百步许,奄然不见。客乃识其灭处,径寻究。寺前舒平数里,纤木细草,毫发无隐,履历详熟,曾无踪迹。暮将回,草中见百合苗一枝,白花绝伟。客因斸之。根本如拱,瑰异不类常者。及归,乃启其重付,百叠既尽,白玉指环,宛在其内。乃惊叹悔恨,恍惚成病,一旬而毙。